位置:首页 >
文章新闻 > 行业新闻 > 认知症老人总喜欢“对着干”,背后藏着四个行为原因!
认知症老人总喜欢“对着干”,背后藏着四个行为原因!
2022-10-12
01
记忆障碍的行为
认知症的记忆障碍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点是“无法记住新的事物”。刚刚说过的话、刚刚做过的事、刚刚去过的地方,马上就忘了。因此,同样的事就会反复地问来问去。在这种场合,家属和照护人员要理解老人,绝对不能对老人的反复提问感到厌烦,更加不能说“告诉你多少遍了怎么还搞不清楚,烦死我了!”之类的话,老人得认知症之后,健忘得厉害,但是感情不受影响,对老人说了什么可能老人记不住,但是对老人态度不好,老人马上会感觉到的。
第二点是“经历过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平常的人,不但会记住中午吃过饭了,而且还会记得中午吃了什么,但是,认知症老人不但无法记住中午吃了什么,而且会把中午吃过午饭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有的老人会说“你们还不给我吃饭啊?要饿死我啊!”之类的话,在这种场合,照护人员不要厌烦地训斥老人,不能伤老人的自尊心。
第三点是“生活在过去的记忆中”。认知症老人记不住新的事物,最近的记忆都忘掉了,但是过去的记忆还会保留着,因此,老人往往会“生活在过去的记忆中”。例如,有的老人早已退休多年,但是,有时会说要去单位上班去,有的老人傍晚“要回家”等。在这种场合,照护者也不能嘲笑老人说“你早就退休了,还去什么单位啊?”之类的话,可以和老人一起回忆过去,让老人的情绪稳定下来。
02
一意孤行的行为
认知症老人容易“钻牛角尖”,陷入一件事里怎么也转不出来,家属或照护人员越是劝说,越是否定他,事情反而变得越坏,这就是所谓“一意孤行行为”。
对于认知症老人,自己看不到的事就等于不存在的事,有的老人找不到东西就断言被偷走了,除非找到为止,不然就闹个不停,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在这种场合,家属和照护人员的劝说往往是无效的。
03
作用与反作用的行为
对于有的认知症老人,如果家属或护理员强迫他做某一件事,他会表现出强烈抵抗或拒绝,这就是所谓“作用与反作用的行为”。例如,在帮助老人更换衣服或洗澡时,老人就会不配合或激烈抵抗。
家属和照护人员应该理解“作用与反作用的行为法则”,在为老人某件事之前尽可能地耐心解释说明,得到老人的认可,而且一定要注意态度,否则只会把事情搞砸,弄得吃力不讨好,双方都不愉快。
04
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认知症老人往往会对自己由于认知能力的下降所导致的生活能力的下降以及“种种的失败”十分沮丧,但是出于本能却绝对不愿意承认这些事实。正是因为认知能力下降了,有时不具备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本能性的行动就更加容易表面化。
例如,认知症老人常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大小便失禁后,面对家属或照护人员,老人往往会找出各种说辞,有时会编造一些理由推脱责任,总之不承认自己做错了,这就是“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当老人大小便失禁却又找出各种理由时,往往会使家属或护理员很生气。在这种场合,家属和护理员应该理解老人这种“对自己有利的法则”,不必向老人追究责任,而是应该尽早地收拾局面。
与认知症患者沟通,
需要牢牢记住10个要点
1.以长者熟悉的语言,使用简短的语句、合适的音 调与音量沟通。
2.一次只给一个口令,一个口令一个动作。
3.在长者可看见的视野范围内用较低沈的语调说话;避免快速舞动肢体,以免引发他的妄想情绪。
4.适当的碰触,以轻触手背为宜。
5.表情柔和面带笑容。
6.避免在环境过于嘈杂或出入的人太多的场所与长者说话。
7.尽量不要勉强或催逼他,多给他一点时间来响应。
8.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给长者压迫感。
9.常鼓励口语表达,适时给予指引,让他有机会从事他喜欢的活动,经常使用辅助物来协助沟通。
10.注意沟通者自已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