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新闻 > 行业新闻 > 什么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孝顺?
什么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孝顺?
2023-02-12图源:摄图网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少年“不满”七十多岁的姥姥出门工作,于是站上高台,对着姥姥喊话:“你不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了,能不能让我们省点心,你到底图个啥呀。”
姥姥回答:“图快乐呗。”
可男孩依旧表示不能理解,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年龄的人,就应该在家搓麻将、跳跳广场舞。姥姥却坚持认为,“这不是我的生活。”
这对祖孙的对话,很直接地反映出了当今老年人的生存现状,他们因为种种现实因素,被迫或者主动地过上了“废物式”养老的生活。
什么是废物式养老呢?简单理解就是年轻人将老人当做“废物”一样圈养起来。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一些孝顺的子女面对父母的时候,会想尽办法地去对自己的父母好。他们认为,父母把自己养育成人非常的不容易,所以等到父母老了的时候,他们就应该倾尽全力的去照顾和关心父母。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观念,“废物式养老”方式正在我们的社会中兴起。但时间一久,老人可能就会与社会脱节,甚至产生沮丧的情绪,容易出现"老了就没用了"的想法。事实上,对老人来说,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但只要自己还有用,生活就有意义。
无论你几岁,都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或者一不小心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咖”也未必可知。比如,60岁开始识字,80岁成为畅销书作家的东北老人姜淑梅。
姜淑梅曾经是个文盲。后来她60岁时,丈夫去世,她孤独到了极点。因为听别人说:读书是抵抗寂寞的良药。于是她决定开始学识字!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老奶奶都一大把年纪了,这时候开始学写字是不是太难了。但姜淑梅的每一个家人都非常地支持她学习。因为他们觉得,满足老人的愿望,才是真正的孝顺。
学会认字后,姜淑梅开始沉迷书海,大量阅读。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到目前为止,她已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
老年,只是一种年龄上的划分,并不是生活方式的界限。孝顺父母并不是提父母安排好所有事情,而是尊重老人内心的意愿,让老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愿每个老人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我,拥有幸福的晚年。
本文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国民健康养老网,题图: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