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登特康养管理集团-官网

400-666-9515

奥登特全球经验-本土服务

位置:首页 > 文章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外养老院的认知症老人个性化照护

NEWS

Ardent living

国外养老院的认知症老人个性化照护

2021-04-01
68K
当认知症长者进入中晚期后,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会考虑把患病亲人送入养老机构接受照顾。如果您选择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您已经失败了。随着病程的进展,亲人的认知能力、身体机能会持续下降,而且TA还可能同时患有其它慢性疾病,有的时候行为问题也让家人感觉无能为力,为亲人寻找一个合适的养老机构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1-

国外养老院如何做的

 

 

1. 充分考虑人性化、个性化需求

这家位于德国马格德堡的维塔纳斯认知症老人护理中心,住着120多位认知症老人。从硬件设计上,这家专业机构就充分考虑了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

 

比如养老院的墙纸都是用的暖色调,墙上挂的画都色彩明亮。

 

比如针对认知症老人健忘的特点,做非常精心的设计。像其中一位老人最喜欢家里的一只小狗,他的门口就挂着一只绒毛玩具小狗,这样子老人每次回去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了。

 

为了给老人营造家的感觉,每一间房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她们入住前,工作人员会去老人的家中测量房间,和老人一同决定带哪些家具来,这就意味着,养老院里家具、花草的布置都和老人自己家中可以很接近。

在整个养老院,老人们按照不同的照护方式被安排在不同的区域。

 

二楼,是专门运用 “个人传记”心理治疗法来护理的区域,一共住着33位老人。这种心理疗法由德国的埃文•伯姆教授提出,在他看来,认知症老人希望自己仍然是有用的,需要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自信。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为每一位老人建立独特的个人传记。

 

每位老人在入院时,院方都会通过与老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获得老人的过往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大量信息。有了这些背景资料,护理人员就能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院方负责人介绍道:“比如有一位老太太,她过去是教德语和数学的。她来我们这儿的时候总是吵着想回家,我们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到她的记忆停留在18岁的学习时期,就让她做数学题、听写等,然后她每天都会做这些,后来她待在这里就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了。”

 

2. 有时候友善就足够了

对于暴躁型的认知症老人,该用怎样的特殊护理呢?丹麦的玛丽养老院,以护理重度认知症老人见长。

 

在这家养老院的90位老人中,有17%为暴躁型认知症老人。由于丹麦法律规定不能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即便是暴躁型认知症老人,也不能把他们一锁了之,强制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那么,如何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呢?

养老院在设计上花了一番心思。大门开关,设置在老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而老人活动区域内另一扇活动的大门,被巧妙地装饰起来,老人即使经过也不会走出这扇门。

这些精心的设计,都是在不违背老人意愿的前提下,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友善的环境。而失去安全感,正是很多认知症老人暴躁不安的原因。为了安抚他们急躁易怒的情绪,护理人员还运用了不少道具,比如各种毛绒玩具。据研究表明,认知症老人最后只会感知到动物或玩偶。

寻常的下午茶时光,护理人员也会使用一些小"伎俩",举杯、干杯、喝咖啡,护理员的每一个动作,老人都会模仿后再做一遍。虽然是一些小举动,却是帮助老人尽量融入集体,恢复正常的生活。

 

目前看来,这种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靠药物来控制情绪的认知症老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用药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3. 旧物博物馆帮老人回忆

 

认知症老人往往反而记得住遥远的往事,用他们年轻时代常用的生活道具、比如餐具来调动他们的记忆非常有效。

在荷兰鹿特丹市附近的这家生命公寓地下一层,有一个失智老人寻回记忆的宝库——旧物博物馆。

旧物博物馆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分成客厅、厨房、卧室、工具间等多个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摆满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各种旧时的物品。从精致的陶瓷摆设,到复古的铁制罐头,每一个物品都花尽了心思。

 

一些患有严重认知症的老人,一旦进了博物馆后就恢复了活力,有人甚至会流泪。人们会一起随着音乐跳舞,一边哭一边跳,大家就这样聚在一起。博物馆的设计者说,认知症老人很容易封闭自己,无法认知周围的新事物,但对过去的记忆却印象深刻,这便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最好媒介。

 

熟悉的物件能驱走老人内心的孤独,让他们感到亲切、自尊和快乐。旧物博物馆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分成客厅、厨房、卧室、工具间等多个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摆满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各种旧时的物品。

 

看到这么多国外养老院对认知症老人的个性化照护方式,当我们自己的照顾能力达到极限时,把患病亲人送到能提供专业照护的机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在您作出把TA送去哪家机构的决定之前,一定要亲自筛选,了解并确定这家机构是否能承担起照护您亲人的任务。把亲人送过去后,您也需要和机构保持持续联系,来追踪TA是不是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2-

认知症老人选择养老院的考察清单

 

1. 对养老院的第一印象

 

□ 您参观养老院的时候,这里的长者和工作人员会向您友好地打招呼吗?

□ 这里有家一样的温暖感觉吗?

□ 这里的装饰布置是干净整洁、令人愉悦的吗?

□ 这里有难闻的气味吗?

 

2. 入住长者的状态

 

□  他们是不是都穿戴整齐、打扮得体?

□  他们是在参与活动或聊天吗?

□  他们看上去是平和、愉悦的吗?

□  工作人员和长者们的关系看上去是友好和谐的吗?

 

3. 养老院的位置

 

□ 养老院的位置好找吗?

□ 附近的交通是否繁忙?有没有车辆往来或者其它明显噪音?

□ 附近有没有医疗机构方便就诊?

□ 附近步行范围内是否有商店、超市、公园或餐馆?

 

4. 长者的房间

 

□ 认知症长者可以住单间吗?

□ 他们能把自己的一些家具或物品带来吗?

□ 他们的房间明亮舒适吗?

□ 房间里是否有足够的储藏空间?

 

5. 卫生间

 

□ 长者的房间里是否配了卫生间?

□ 卫生间和浴室有没有做适当调整,来适应认知症长者的视觉及其它功能缺损?

□ 养老院的公共区域、楼层的起居和活动空间是否有卫生间,而且标识明显?

□ 卫生间是否足够宽敞,能允许轮椅方便进出?

 

6. 起居和活动空间

 

□ 楼层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供长者们活动?

□ 没人收看电视的时候,电视是否还开着?

□ 是否有半开放的空间,长者能在这里安静地坐一坐,或者和来访的亲朋好友见面?

□ 养老院里是否有吸烟区和非吸烟区?

□ 养老院是否有花园,长者们可以去那里安全散步?

 

7. 食物和用餐

 

□ 养老院的餐饮能否考虑到入住长者的个人喜好?

□ 在用餐时长者能选择食物吗?您能看到现在的菜单吗?

□ 长者能按照自己习惯的时间来吃饭吗?

□ 如果长者觉得饿,养老院会提供小食物给TA吃吗?

□ 养老院采取什么方法确保长者能够充分摄入水分?

 

8. 入住长者的健康

 

□ 养老院有没有配置医疗服务,比如全科医生和护士?还有其它的医疗外协服务吗?

□ 入住长者去哪儿看病?有没有和附近医院建立快速就医通道?

□ 如果长者发生急病或者意外,而家属又不在本地,照护团队会怎么处理?

□ 入住长者要定期取药,养老院能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 如果改变用药,院方是否会和家庭委托人知会或商量?

9. 访客

 

□ 养老院随时欢迎入住长者的亲朋好友来访吗?

□ 养老院里有没有一个安静的区域,让长者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待一会儿?

□ 院方是否鼓励亲友访客把长者带出去,或者和他们一块儿吃顿饭?

□ 如果有孩子来探访,他们会感觉这儿像家一样吗?

 

10. 入住长者的活动

 

□ 养老院是否会为有认知症的入住长者提供有意思的活动安排?

□ 院方是否按照入住长者的兴趣和能力来安排活动?

□ 您在养老院是否看到长者在活动?他们的参与度如何?

□ 院方会定期组织长者外出购物或去公园吗?

 

11. 长者安全

 

□ 院方有哪些安全措施来确保入住长者的安全?

□ 院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跌倒的风险?

□ 这里是无障碍的环境吗?

□ 如果长者需要帮助的话,如何使用呼叫系统?

□ 据您观察,在这里生活的长者被上约束的情况是否普遍?

 

12. 对文化差异的尊重

 

□ 员工是否了解每位长者特定的文化背景?

□ 如果长者不会说普通话,工作人员怎样与其沟通?

□ 长者们在吃饭、穿衣、个人清洁、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个性化意愿和需求能否得到充分理解和尊重?

 

13. 工作人员

 

□ 工作人员是否接受过认知症的培训、并拥有相关经验?

□ 工作人员是否花时间和长者进行积极互动,而不是仅仅完成工作任务?

□ 工作人员是否尊重长者的权利和隐私,敲门获准后才进入?

□ 是否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入住长者的家人进行沟通,告诉他们长者在这里生活的情况,并听取家人的意见和建议?

 

14. 对管理者的观察和交流

 

□ 管理者是不是善待员工?

□ 管理者是不是肯花时间和入住长者交流?

□ 管理者是否非常坦诚地回答您的问题、而且理解您的顾虑?

□ 工作人员是否接受过认知症的培训、并拥有相关经验?

□ 工作人员如何看待认知症长者出现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变化?会采取什么方法为出现行为变化的长者提供照顾?

□ 在长者入住机构之前是否有一个全面的评估?院方是不是愿意了解更多的长者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

□ 每位入住长者是不是都有一个照护计划?长者的需求会定期评估更新吗?多久一次呢?

□ 在制订照护计划的时候,院方会咨询家庭照顾者吗?他们会吸纳家庭的经验和建议,并融入到照护计划中吗?

□ 入住长者的信息能很快捷地和家人共享吗?照护团队现在是怎么做的呢?

□ 院方是否支持家庭成为养老院的一份子——比如,有没有家属微信群?家属想给院方提建议怎么办?

来源:关爱惟士、乐知学院、爱普雷德智慧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