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登特康养管理集团-官网

400-666-9515

奥登特全球经验-本土服务

位置:首页 > 文章新闻 > 行业新闻 > 如何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生活质量?

NEWS

Ardent living

如何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生活质量?

2021-04-15
68K

按照北京目前的养老服务格局,约有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这两类老人大部分有自理能力。另外还有4%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失能失智老人,这类老年人也是当前社会养老面临的真正挑战。如何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化养老需求?整体提高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能力?央视新闻正在调查——

据统计,北京市失能失智老人占到整体老年人比例为4.78%。据我国社会科学院数据显示,在养老机构接受照护的失能失智老人生存时间平均为44个月,而在家里接受照护的老人平均生存时间为27个月。这也揭示出,当真正面临失能失智困境时,专业且相对集中的照护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命质量。

专业的养老照护机构,会更敏锐关注到老人细微的情感需求,专业细致的关注和回应,可以找到走进失能失智老人的“心路”。更专业的护理设施设备也能更好地满足失能失智老人护理需求。

 

人才培养储备“加速度”

 

当前,面对大量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需求,专业的社工缺口还相对较大,养老服务队伍缺人,尤其缺专业型人才,是当下北京市养老产业的现状。同时,根据北京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在岗养老护理员30岁以下占14%,30-40岁占24%,40-50岁占44%,50岁以上占18%。年轻人与中年人相差悬殊,现在急需吸引文化程度更高、学习能力更强的年轻人加入。

为更好补充专业养老照护力量,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于2009年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李继延表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对养老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结合产业特征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学校对养老理念和技能的认知也是在与养老一线互动磨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

 

养老模式创新“展温情”

 

与此同时,我国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发展革新,“家门口”的养老院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这也是当前北京市养老服务正在实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