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新闻 > 行业新闻 > 又有日本明星养老企业被收购,近年日本老牌养老企业为何频频拥抱资本?
又有日本明星养老企业被收购,近年日本老牌养老企业为何频频拥抱资本?
2021-03-05开年日本最受关注的养老企业收购案
2月8日,日本著名养老集团津久井宣布,将采取要约收购(TakeOver Bid,“TOB”),公开募股出售自家股权,收购方为MBK Partners,以924日元/股的价格,求购股数下限为53102016股。
期限设定为从2月9日至3月24日,收购方在完成收购之后,即停止上市,进行重组。
在消息发出后的几天里,津久井的股票连续涨停,在日本养老界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津久井则表示,为了对应未来介护保险业务的不断收缩,公司很早就开始拓展保险之外范围的业务,比如人才培训、人才派遣;福利器具、福祉车的租赁、销售;IT系统的开发与销售。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业务受到一定冲击,引入外部的投资者可给企业带来众多益处。
收购方MBK Partners则是一家瞄准日、韩、中市场的著名投资公司。擅长对企业内非核心部门以及无继承人的企业进行再生,提高企业价值。至今为止,收购了日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以及日本Godiva(巧克力)等知名企业,是一家非常活跃的投资公司。
(关于日本介护保险:这项制度改变了日本养老的过去,也将影响中国养老的将来 )
对于津久井养老集团,在国内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在日本,这个养老集团的名气可不小,不仅因为其规模大,也因为它与其他养老企业相比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尤其是董事长津久井宏(公司第二代掌门人),是一位非常有经营头脑勇于开拓挑战新事物的人物。因为他的努力,使这家创立于1969年以土木建筑起家的家族企业,在50年来一路发展,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明星上市公司。
在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这两大业务板块,其业务覆盖区域,在日本排名前三。在日本所有的47个都道府县内都有其分公司,分支机构数量达到700个,服务老人数超过10万,员工人数约为21200名。
津久井的业务内容
津久井的业务主要可分为以下六大方面:
一、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上门护理、上门洗浴、Group home。
△有料养老院品牌“津久井SunShine”的建筑外观
二、有料养老机构:以“津久井SunShine”为品牌、在13都道府县共有27个养老机构(房间总数2118)。
三、附带护理服务型的老年公寓:在6个都道县拥有18栋(总户数1220)。
四、人才开发培训与派遣(由全资子公司津久井STAFF经营)在30个都道府县的36个分店开展护理和医疗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以及人才派遣业务。
五、IT信息技术运用(IoT、AI、机器人)(全资子公司 津久井DIGITAL LIFE ,新成立于2020年9月)。
六、福祉车以及各类辅具用品的租赁(全资子公司津久井CAPITAL )
津久井的业务特点
在以上诸多的业务当中,可以体现出津久井的硬件和软件实力的,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首先,业务量占到五成以上的“日间照料中心”,其规模以及在全国的分布量,均居日本第一,达到560个。
津久井的日间照料和上门助浴服务
其二,以“津久井SunShine”、“津久井SunForest”为知名品牌的养老机构和老人公寓,以其高端的定位、品质和内涵而著称。
其三, 拥有自己的人才培训和人才派遣的全资子公司,不仅为自身集团培养和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也被政府指定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同时对社会开放,承接来自外部的委托培训业务。
其四,在认知症护理、身体功能康复(约有500多位专业康复师)、院长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一面,被视为其业务中的强项。
而最受行业瞩目的是,津久井不甘于躺在“介护保险”这张安逸的床上,而是不断在挑战寻求“介护保险”之外的业务,将来,如果介护保险业务越发紧缩,可以通过这些与保险无关的业务来保证企业的生存。
那么,既然是这样一家优秀的企业,为什么主动投身于投资公司,出售自家的股权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需从日本的养老市场的大环境以及最近一些新的动向来说明。
日本养老行业的变局
众所周知,随着日本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日本养老行业主要面临的两重困境:介护保险不堪重负导致的报销比率不断下调,人工成本快速上升。
许多养老企业难以维系,以至于出现了老牌企业经营不善和初创企业的倒闭潮。
尤其是介护保险的每三年一次的改订,不断给企业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比如2018年的改订,对自立支援以及降低长者护理等级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企业的服务效果来增减支付税率;要求企业采取地区综合护理以及多方专业部门联合的居家养老模式;要求企业改善员工待遇等。
对于企业来说,要构建这些新的体制,必须投入新的成本。
护理现场 图片来自津久井(tsukui)官网
如上所述,企业要留住人才,要应对介护保险的支付率的变动、风险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扩大规模成了必选项。
由此,通过兼并与收购(“M&A”),引入资本,可更好地发挥企业原有的特色,扩大设备投资充实服务内容。
上述原因加速了近年M&A的步伐。这几年,发生了多起广受关注的大型收购案,如日本最大规模的养老集团SOMPO对Message和WATAMI介护的收购,学研对SYS Care和M.C.S(美邸)的收购等,而去年的日医学馆通过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OB”将其私有化,也在中日两地成为不小的话题。
关于这次的津久井的公开募股出售股份的本意,其对股东是这样说明的:
“这次与投资公司合作,不仅仅着眼于资金方面的需求,更是为了强化全国各地业务的战略手段,为了扩充养老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也是为了扩展 “保险外”的业务。有助于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降低离职率,终极目标是为了扩大业务保证企业的持续性的增长”。
行业专家分析
日本德勤咨询医疗养老部总监 细见真司
为写此文,笔者直接采访了日本德勤咨询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医疗养老部总监细见真司先生。
细见先生是健康产业(养老机构、医院)的投资风险和业务评估方面的专家,参与了日本养老界几乎大大小小M&A项目的操作。
曾于2016年被邀参加申万宏源在上海主办的养老投资论坛上发言,多次前往中国考察养老市场,对中国市场具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对于近年来日本养老市场的M&A的动态以及特征,他做了以下的分析。
1、 随着亏损、或低收益、或盲目扩大业务无法回收成本、或出售困难的这些企业的增多,投资方会对投资对象进行比以前更为严格的审查及风险调查,来评估其是否有再生性和增长性。近年来,这种慎重态度比以前更加明显了。
2、有些企业经历了不止一次收购,后来经过多次反复的M&A,变得更加复杂。
3、 一些起源于家族企业的管理层,因为董事长的高龄化,或由于集团的创始人(核心人物)的病故,又没有合适的后代或继承人来接班,最终被收购,这样的情况也日渐增多。
4、一线护理人才长期缺乏,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内都很难改善,业内开始将目光转向数据化及机器人之类的智能工具。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来很多需要人工操作的护理记录,现在也开始快速数据化。长远来看,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加大设备投资和成本投入,有的企业无力承受,所以就需要注入新的资本。
那么,今后的日本养老行业里的M&A的动向将会是怎样的呢?细见先生做了以下预测:
1、来自非养老行业的收购会持续
养老被视为日本国内唯一一个可持续增长的产业,难免被其他行业盯上,资本方会将他们原有的产业与养老链接,从而产生协同效应。
2、与继承人缺位相关的M&A
日本的介护保险已经实行了20年,当初进军养老行业的创始人很多已经高龄化,为了延续公司生存,与继承家业有关的小规模收购案将越来越多。
3、由业务取舍而发生的M&A
一些大型的养老集团,同时拥有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等庞大的载体,除此以外还提供各种不同模式的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他们需要对业务的运作模式进行筛选,保留和集中收益好的部分,卖掉低效率低收益的部分,由此发生洗牌淘汰式的M&A。
4、为脱离介护保险而发生的M&A
今后,随着介护保险的支付越来越紧缩,只有那些不完全依赖介护保险的养老企业,其生存的空间才会更大,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养老企业收缩或停业,加上企业对于保险外的养老商业模式的青睐,M&A将更为活跃。
《高龄者住宅新闻》主编 网谷数敏
《高龄者住宅新闻》是日本拥有最大发行量的医疗、养老的专业报刊,汇总了日本医养市场最新的动态和信息。报社的法人兼总编网谷数敏先生,对于这次津久井的收购项目,表示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继承人的问题加上企业内部的一些实情是这次收购的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3月以来,由于疫情的不断扩大,日本养老机构内发生的感染增多,导致许多日间照料中心只能关闭停业。因为津久井的最大业务板块就是日间照料,所以受到不小的打击,收益下降无可避免”。
△据统计,2020年,日本养老服务企业倒闭数量达到日本实行介护保险以来之最,共有118家企业倒闭(图片来自:高龄者住宅新闻网站)
不过,他继续说道:“日本的养老行业的收购,许多是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并不会因为被收购了而对其产生不好的影响。津久井作为日本养老界的优秀企业,通过这次换血,将在行业里发挥其更大的领头羊作用。我们期待他们还会不断给业界带来更多新的话题”。
最后,除了津久井以外,另有两家公司也通过TOB被收购,一家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居家上门医疗,叫株式会社N.FIELD,另一家是株式会社UNIMAT Retirement Community,主业为提供综合型护理服务。这些以医疗和养老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在逐渐放弃传统的上市模式。
作者:王青
中日长者事业咨询事务所 创始人&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