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新闻 > 行业新闻 > 《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解读
《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解读
2020-11-27 日前,《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全面布局了“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规划提出,健全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公民各尽其责的养老服务责任体系,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配套支撑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产业、事业、社会慈善共同发展的养老服务业态体系,生活照料、康复护理、辅具配置、精神慰藉、临终关怀、殡葬服务全程覆盖的养老服务照护体系,分类管理、科学评估、多方参与、社会监管、产品和服务质量及风险可控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
同时,规划在强化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全省养老床位数达21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达到30%以上,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床位数占全省总量的20%以上。
据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建新介绍,规划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多元驱动。规划提出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四力协调驱动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制定、兜底和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发挥家庭和个人的基础作用。
二是注重补齐短板。规划注重补齐普惠型养老、农村养老、医养融合、养老信息化和人才建设等短板,提出全面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切实加强农村养老,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体系,建设“互联网+养老”平台,大力推进队伍建设。
三是注重改革激活。规划设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改革资金分配方式,省级筹集资金按照因素法通过基础补助和以奖代补的方式下拨给各个州市县,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各地的自主性、积极性。改革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激活存量设施。
四是注重创新推动。形成“工作领导组+智库+对外推介引进行动+对内试点”四维一体的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体系。
五是注重发挥特色。充分发挥云南宜居宜养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养老服务与生物医药、大健康、旅游文化、房地产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规划的无缝对接,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努力打造“七彩云南·养老福地”品牌,形成“产业”带动“事业”的格局。
云南省民政厅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行了解答:
问:如何推进云南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旅游、养老+养生?
答:云南省区位优越,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生物、旅游等资源富集,边疆民族文化浓郁,康体养生养老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发挥云南宜居宜养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养老服务与生物医药、大健康、旅游文化、房地产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规划的无缝对接,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努力打造“七彩云南·养老福地”品牌。主动适应中高端养老服务、旅游养老服务需求,重点发展融合旅游的养老健康服务业。以温泉康疗、乡村休闲、民族医药、生物保健和民族宗教文化等云南特色优势养老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与之相匹配的社区型、乡村型、景区型、酒店型、养老院型旅游养老业态,将我省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长寿养生、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康体疗养、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养老养生热点旅游目的地。“十三五”期间将与旅发委实施一系列工程:
一是以昆明、玉溪、曲靖、大理等经济较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旅游城市,以及环滇池、环阳宗海、环抚仙湖、环洱海等湖滨区域的大型旅游地产为依托,打造集自理型、介护型、介助型一体化的候鸟式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模式度假养老社区。
二是以国家特色景观旅游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云南省旅游特色村寨、民族特色旅游村为依托,打造宜游宜居宜养的乡村颐养新村。
三是依托省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高A级旅游景区,打造具有养老旅游功能的景区。
四是把温泉、康复、理疗、营养、膳食等功能一体化,大力开发一批适宜个人短期居住的度假型养老旅游酒店。
五是推出“养生、度假、休闲+养老院”模式的旅游养老服务,开发临终关怀养老旅游产品、异地置换式养老旅游产品。
问:如何破解养老护理人员紧缺,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答:养老护理员作为养老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目前存在整体收入情况偏低,工作强度偏高的情况,职业发展和上升空间并不通畅,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是导致人员缺乏的重要原因,同时受教育水平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服务意识较差,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专业化建设。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机制,在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快培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积极探索养老机构承接养老护理员培训激励机制,依托养老机构在人员储备和护理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打造基础型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学生实训基地。将在滇中、滇西、滇南、滇东、滇西北和滇东北方向,遴选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打造6个省级授权的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依托护理水平高、运营管理规范的养老机构,在每个州、市建立一个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二是建立职业化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专业入学补贴、行业入职补贴、在职培训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职级评定与晋升政策。民办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企业在职业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经营管理人员可尝试以分配股权方式予以激励。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养老机构辐射延伸。
三是引入专业社工、建立志愿服务制度。在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中开发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在社区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加快培育社会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广大市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探索养老服务志愿服务时间储备制度,促进志愿者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
问:如何推进公立养老机构改革?
答:长期以来,公办养老机构一直存在管理服务水平低,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今年,将在全省遴选10%的城市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后,在全省逐步推开。到2020年,全省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全部完成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就是要改革公办公营养老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和管理方式,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激发公办养老机构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目前,省民政厅会同发改委、卫生计生委等单位,开展了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远程医疗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等一系列试点工程。
文章来源:新华网